董希文纪念馆

2021-2023

项目名称

董希文纪念馆


建筑面积

2,600 m²

 

竣工时间

2023

建筑设计

董林曦

 

项目咨询

FORME 非木

 

项目地点

中国 绍兴

 

摄影版权

董林曦 ,AronLorinczAteliers ,FORME 非木




项目概述


董希文纪念馆坐落于历史悠久的水乡绍兴柯桥,建筑依托保存完好的“季宅”旧址展开设计。基地三面环水,空间功能涵盖纪念、展览与文化教育。建筑在设计语言上呼应艺术家精神,以“山”的意象隐喻董希文一生的艺术探索与人格高洁。


在项目中,FORME非木担任外立面混凝土设计与施工的技术顾问,提供从混凝土配比研究、细部设计、施工方法、表面处理到现场支持的全流程专业技术,确保设计理念精准落地,保持高完整性与表现力。

 


油画底布肌理


纪念馆采用雕琢白混凝土作为外立面核心材料。设计团队通过大量风格化研究,使混凝土在质感上以“感知”而非“直观还原”的方式唤起人们对油画底布(primedcanvas)质地的联想。立面肌理与建筑几何体量相协调,共同构成具有视觉张力的建筑表达。


最终成果是在项目建筑师——也是董希文之侄——董林曦的亲密协作下完成的。

 


材料与工艺


为了呈现细腻、可持续且富有艺术气息的立面质感,混凝土配方全部采用本地原材料调配:使用白水泥为主要胶结料,辅以白色石英砂、天然湖黄色砂及河卵石作为骨料。经多轮打样验证,最终选择敲凿(bush-hammering)处理方式,以实现肌理均匀、颗粒散布有序的效果,模拟出如油画底布般的肌理。

 

在项目第二阶段,FORME非木进一步探索将部分清水混凝土表面与传统意大利石灰抹灰工艺(hydratedlime-basedplaster)相结合。这种灰泥同样全部采用本地原材料制作,既复现混凝土表面的表现力,又显著减少了因跨省或进口材料带来的碳排放。

 


结构与细部优化


在建筑体量分析过程中,团队力求将结构缝减少至最少。为此,采用适量膨胀剂,以补偿混凝土天然的收缩变形,实现了大面积无缝、无裂纹的连续立面效果。

 

为保持混凝土与抹灰层的自然质感并提升其耐久性,非木团队选用了纳米级反应型防水剂来处理裸露的表面,该类防水剂可深入水泥基材内部形成防护层,不在表面形成涂膜,从而在不改变原始色泽和纹理的前提下提升抗水性与抗渗性。




项⽬图库
项⽬过程